2010年3月4日星期四

老師

小昆蟲消失了,還是沒有花。

可能是泥土的養分不夠。我知道有種叫營養水的東西,應該是化學物吧,不想用。記得有人說植物喜歡鹼性的環境,想到茶屬鹼性,就用茶包泡了一些當水淋,看看有沒有用。想起我小時候種綠豆(現在的孩子還有這玩意嗎?),給它水,給它陽光,每天看著它,給它最好的照顧,可是它還是可以無原無故的就死掉,只可盡力。

這金魚花成了我的老師。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小昆蟲消失了

殺蟲劑的威力強橫。只噴了一次,小昆蟲就消失了,真effective。真毒。

P.S. 我們每天吃的,用殺蟲劑養大的菜。

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

殺生

代同事照顧一盤叫金魚花的植物。

好久沒開花了,懷疑泥土營養不夠,於是道聽途説地加了一些用後的咖啡粉。還是沒有花,卻出現了一種黑色會飛的小昆蟲。初時只有一只,在植物旁邊,慢慢地越來越多,居然飛出三尺範圍,恐怕再不行動的話,辦公室就會變成一個蟲窩。不得而買了殺蟲水,瞄準噴射。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a long time that I kill directly.

我非素食者,可是我一直努力守著不直接殺生的原則。想到這些昆蟲要栽在我的手上,心裏不是不内疚的。

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不是少年維特的煩惱

想買一部電子書。

紙本書買下一本、買下又一本,送人無人要,丟又捨不得,書櫃裏面又橫又直又前又後的擺著,最終衝出書房,進駐客廳、睡房以至廁所。電子書應該可以解決這問題。

可是本人顧慮甚多,一想到電子產品所造成的污染就猶豫起來。現在誰不知道中國大陸有很多靠拆散變賣電腦的人患癌啊!毫無疑問電子產品是很毒的。

可是電子書可以減少砍樹呀...

基於種種“可是”,想了3個月我還是在想。要減少污染最終極的辦法是可能是不看書,那就不用砍樹、挖地找礦物原料等等。

可是以此推論,最最終極的辦法可能是不存在,那就肯定零污染。

這就是我(不是少年維特)的煩惱。

2009年9月10日星期四

廚餘與識飲識食

【明報專訊】 地球之友發現,工商業廢物之中,以廚餘的升幅最驚人,過去10年足足暴升兩倍,由98年的每日300公噸,急升至去年的900公噸,遠超家居廚餘同期不足兩成的升幅。

廚餘高速增長,可能跟電視不停教人如何識飲識食有關。火腿只吃中間那一小片,魚只吃唇或鰭,菜只吃最嫩的葉子... 為了顯示高級品味,“無衣食”不是問題。那其他的部分呢?那大概就是所謂廚餘罷!

2009年9月8日星期二

轉貼: 1年可慳100萬電費

很高興看到這個報導。商業社會所有事情都講求quantifiable benefits(風水除外)。這就是一個case with quantifiable benefits。

~~~~~

1年可慳100萬電費/文.張健波 

P: 

你經常埋怨香港島的電費貴過維港對岸,我們最近有一個經驗,很值得與你分享。 

事緣去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不少企業都受到沉重壓力,減薪裁員此起彼伏,《明報》身處滔天巨浪之中,亦受到衝擊;管理層為了避免集團之內大約一千名員工需要集體減薪或裁員,向公司承諾,盡量在不影響人力資源的範疇,全面節流,其中一個方法是多管齊下減少用電,既慳錢,也環保;經過幾個月的實踐,點算初步成果,竟然節省了17%的電費——我們一年的電費開支約600萬元,若能持之以恒,全年可節省100萬元! 

我們的做法主要分幾方面: 

(1)每一個同事各盡本分,例如下班時,關電腦; 

(2)編輯部全層1.6萬呎,照明系統和冷氣系統分成多個區,而同事上下班時間不同,晚上,當每區的最後一位同事下班時,便幫忙將該區的照明和冷氣關閉; 

(3)聘請專家來報社進行能源審核(energy audit),有多項重要發現,其中之一是照明系統太光亮,浪費能源,於是我們根據專家的建議,拆掉超過400支多餘的光管; 

(4)我辦公室的燈亦減少一半; 

(5)向港燈申請「最高負荷供電計劃」。 

這次減排節能初見成效,是全體同事幫忙和努力的成果;現在,我們正研究下一階段的節能措施,其一是研究轉換節能光管;其二是研究更換水冷式冷氣系統,一年大約可以節省40萬元電費,而更換系統需要500萬元,回本期超過10年,太長了,這是一大障礙。 

如果你有其他的好方法,煩請指教。 

張波 謹啟 

[張健波 kbcheung@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