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2日星期四

Jane & David-the-Chimp

An excerpt from "Reason for Hope" by Jane Goodall:

"When he [David Greybeard, a chimpanzee] left the trail and moved through some dense undergrowth near a stream, I was sure I would lose him... but I found him sitting by the water, almost as if he were waiting for me. I looked into his large and lustrous eyes, set so wide apart... Most primates interpret a direct gaze as a threat; it is not so with chimpanzees. David had taught me that so long as I looked into his eyes without arrogance, without any request, he did not mind...

As David and I sat there, I noticed a ripe red fruit from an oil nut palm lying on the ground. I held it toward him on the palm of my hand. David glanced at me and reached to take the nut. He dropped it, but gently held my hand. I needed no words to understand his message of reassurance... To this day I remember the soft pressure of his fingers. We had communicated in a language far more ancient than words, a language that we shared with our prehistoric ancestor, a language bridging our two worlds."

因爲妮坦莉寶雯

從網上看到一個妮坦莉寶雯(Natalie Portman)訪問。"I don't wear leather," 她說。

不可思議?請往下看再下定論。

「因為每塊皮料在顏色、紋理上的細致分別,故出現一種名為one piece cut的皮鞋,即全對鞋均出自同一塊皮料... 用此法製鞋要特別小心,因為只要有任何一個部分出錯,整塊皮料便要報銷。」 (明報2006年11月23日)

這就是說,就算一隻牛(皮鞋多以牛皮製造)的背(皮以取自背部的為最好)的面積足夠造一雙皮鞋:

  • 我們每買一雙皮鞋就等於拿了一條性命
  • 如果我們的鞋櫃裡有10雙這樣的鞋,10隻牛已經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命喪了

反正也穿不了那麽多,這季不如就少買一、兩雙吧?

2007年3月18日星期日

再造紙之戀

昨天報紙其中一個標題是「環團籲政府多用再造紙」。這教我想起一個故事。

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 (Muhammad Yunus)以幫助窮人聞名,可他卻不認同給錢乞丐的做法。他認爲這只能讓給錢的人有一種錯覺,得到心理上的快感,以爲自己做了善事,幫了別人,雖然這對解決乞丐的真正問題沒有實際幫助:到了明天他依然是個乞丐,依然要討飯。

用再造紙也可能製造錯覺,以爲自己在環保。但是真正的問題不在用什麽紙,而是有沒有需要。如果沒有需要影印100份文件,就算用的是再造紙,也不可以説成是環保罷?

P.S. 那個標題其實有點誤導。該環團呼籲的其實有2點:1。減少用紙 2。如果必須用紙,就用再造紙

2007年3月15日星期四

「不够」vs. 「太多」

最近讀書讀到一篇有趣的文章。部分原文為:

"The 'law of scarcity' was construed by economists to denote the technical assumption that man's wants are great, not to say infinite, whereas his means are limited..."

如果這話没錯,那我們現在面對的就不是一個「不够」的問題,像屋子不够大,衣服款式不够多這種問題。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太多」的問題,慾望太多的問題。 從上星期某時裝店開幕的盛况看來, 屋子不够大有可能是因為衣服款式太多的關係吧?

Source: Gustavo Esteva,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Dictionary, Johannesburg: Witwatersran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

鯨出沒注意!

以前讀書時曾讀過環境經濟(Environmental Economics)。其中一課這樣說:根據經濟學理論,人應捕鯨至絕種。

基本推論:

  1. 經濟學建基於2點:實利主義(Utilitarian),供求主義(demand and supply)
  2. 實利主義(Utilitarian):對人類有用或者能賣的東西才有價值
  3. 鯨魚的價值在於牠們身上可以賣的東西,例如油。鯨魚的數量(supply)越少,牠們的油就越值錢,求(demand)也就越大。求越大,價值就越高
  4. 由於鯨魚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人應該繼續捕鯨 -- 就算這會把牠們推向絕種

我的感想。。。

我不是專家,我只是覺得這個結論不可能(可以說反智嗎?)。當大家看到小貓、小狗受虐待亦覺不忍的時候,我不相信我們會希望鯨魚滅亡。

如果正確的推論得出錯誤的結論,那只有3個可能性:理論(theory)錯誤,假設(assumption)錯誤, 或兩者都錯誤。

有沒有聽過鯨魚的聲音?聽聽吧,你就會明白。

2007年3月12日星期一

HK is Changing - Office 篇

又一則叫人雀躍的消息。某國際機構表示在2006年,節能為公司(亞洲區)省了差不多一百萬美元。我雀躍不是因爲我是公司的老闆。我雀躍是因爲直至或除非遊戲規則改變,錢 -- 還是一筆不少的錢 -- 是一個很大的誘因去節能。

那還有沒有再多節一點的空間呢?爲此我訪問了一位「業内人士」。

  • 貓: 在一般商業大廈的設計中,燈的開關是如何控制的?
  • 「業内人士」: 一般是由管理處控制的, 不是以電腦控制, 只是以時鐘控制, 就像鬧鐘一樣, 缺點是未能監察燈的能耗是多少

  • 貓: 市場裡有什麽比較省電的設計?
  • 「業内人士」: 省電設計的基本概念是按實際需要調整設備, 比如:按課室的人數來自動調節空調系统。現在空調系統的能耗佔用整體的能耗超過60%, 所以節能設計應以節省空調耗能為主。

  • 貓:爲什麽有些還没入伙的住宅楼宇在晚上也開燈呢?
  • 「業内人士」: 只是維持「人氣」罷!已賣的房子, 即使無人居住也不開燈的

我的結論。。。

  • office中還有節能空間
  • 原來空調這麽「食電」。這個夏天要盡量不開空調 (!),只開風扇

P.S. 感謝「業内人士」接受訪問。

HK is Changing - 屋苑篇

今天看到一則令人鼓舞的消息。原來環保已不一定是「拉牛上樹」、事倍往往功半的事。它已經落凡間,成爲(有些)人思維的一部分。

某些屋苑在年前已推行了節能措施,如在非繁忙時段關閉部分電梯,採用比較慳電的照明系統。

這不是由上而下的政府政策。這是民間的自發性行爲。我的感覺可能跟當年阿媽看到我自動自覺去練琴差不多。

原來Hong Kong is changing

Reference:

2007年3月9日星期五

Where to Recycle What?

爲了幫家裏的舊物品找「好人家」, 我做了一個簡單的research.

  • 其實可以回收的東西多得很。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三色回收箱和舊衣物回收箱,鉛筆間尺碌架床(!)都有慈善團體回收
  • 大部分團體都採用收集中心的概念, 少數如國際十字路會在某種情況下可以安排上門回收。經粗略統計,香港島最少有10個收集中心,九龍7個,新界3個,不算太少。只是一程的士是免不了,少點誠意也不行

我的結論...
  • 只要不怕麻煩,在香港差不多一定可以為舊物找到「好人家」
  • 搬家,搬office, 裝修前後到環保署減少廢物計劃網頁看看,大有可能發現廢物其實不是廢物 -- 尤其是對一些less privileged而言


Reference:

2007年3月6日星期二

我可以開着水喉刷牙嗎?

問這問題, 原因有二:

  • 在美國「不要開着水喉刷牙」幾乎是環保界的共識
  • 廣東都開始制水了,而香港約有70-80%的水來自廣東東江

國情不同, 美國用的是地下水, 香港用/買的是東江水, 買了不用不是白不用嗎?


水從哪裏來? 「多餘」的又去哪裏?
根據水務署年報2005-2006, 「香港能按月決定購水量... 在本地水庫存水量高企的月份, 我們可以少購東江水」.

由於資料未能解我心中疑惑, 我便電郵水務署.

以下是問:

  • 「按月決定購水量」的意思是什麽? 可會是: (a) 在本月才決定下個月的購水量 (b) 在本月就決定未來數月甚至一年的購水量 (c) 其他
  • 多購了的水會如何處置?

以下是答:

  • 「跟據本港去年與廣東省簽訂的最新供水協議,本署可彈性地按照本地實際食水需求和水塘存量決定每月從廣東省輸入的原水量。實際上,本署會在每月月底前把下月所需要的輸水量通知有關當局,然後運作部的同事到時會依照指示執行相關的供水調配。
  • 至於有關多購了原水的問題,正如上文所述,輸水量的多寡是受到當時水塘存量的影響,水塘存量高的時候,輸水量會相應減少,以避免水塘出現溢流現象。若在乾旱季節,輸水量超過實際用水量時,剩餘的水將會存放在水塘備用。」

我的結論...

  • 如果廣東不把制水擴展到香港,又如果我不介意多交一點水費,我可以開着水喉刷牙

Reference: www.wsd.gov.hk/tc/html/info_publ/avalist.htm

怎樣(差)才會不通過環評?

這個問題我是代中華白海豚問的. 當年建機場的時候已經填了好大個海, 現在大鴉洲天然氣站又通過了環評, 「天下雖大, 難道真的沒我容身之處嗎?」

評估什麽
根據環保署的網上環評網頁(全英文) , 評估準則(Assessment Guidelines)為:
  • 噪音
  • 空氣
  • 廢物
  • 文化遺產

原來生態評估只屬指引(Guidance Notes), 不屬環評準則. 難怪.


怎樣評估
原文叫人打呵欠. 以下是我的濃縮版.

原來:

  • 基本上除非收到書面通知, 否則「利益歸于申請人」, 都當批准.
  • 環評報告是申請人做的(Of course!). 做過報告的人都知道立場對結論的影響有多大.
  • 如果我想知道有什麽環評報告供公衆查閱, 我先要知道廣告會在哪天, 哪一份報紙刊登, 因爲它只會每10天出現在一份中文報章及一份英文報章上.
  • 我只能在「署長批准的位置」, 還有在廣告登出後30天内, 找到報告. 這些「位置」會不會在「我下班它也下班」的地方呢?

誰去評估
理論上, 普通市民(包括你和我)都可以參與評估.


我的結論是...

  • 要保護那些粉紅色(爲什麽要叫白海豚呢?) 的海豚並非不可能的.
  • 儘管又難又悶(剛才看那些政府條例, 指引, 幾乎暈倒), 但試試參與吧, 可能會習慣呢...

我希望可以再看到海豚自由自在的玩. 我不希望海洋公園會成爲牠們的最後的避難所.


Reference: www.epd.gov.hk/epd/cindex.html, www.wwf.org.hk/chi/conservation/spe_cons

2007年3月5日星期一

這樣做, 有用嗎?

我也不知道, 但試試罷. 反正現在不用考試, 可以真正地只求盡力而為.

很久以前王菲已經說了: "我有很多問題, 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希望這個blog可以幫我, 幫其他有興趣的人 (如果有的話) 了解:

  1. 這些問題到底是怎麽一囘事?
  2. 到底普通人如我可以做些什麽?

可能是我笨, 也可能是香港的專家太多, 太專業了, 以至我到目前爲止尚不能把他們說的東西融會貫通. 笨人只能用笨法子, 就是用功. 這個blog 就是我的第一步.